一般分類: 教科專業 > 觀光 > 博戲 
     
    博奕心理學
    編/著者: Mikal Aasved
    出版社:揚智
    出版日期:2011-09-30
    ISBN:9789862980194
    參考分類(CAT):博戲
    參考分類(CIP): 博戲

    優惠價:9折,405

    定價:  $450 

    無法訂購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定價:300 元
    特價:85折!255
     
      | 內容簡介 |
    內容簡介
    本書檢驗了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動力學與心理學理論,以解釋人們賭博的原因。一開始作者就提出「人為什麼要賭博?」的問題,接著回顧許多臨床、實驗室,以及田野研究人員所提出的理論。心理分析理論學家們,包括佛洛伊德、馮‧哈汀伯格、費尼切爾、伯格勒、西梅爾、格林森、史德喀爾還有其他學者都認為,賭博代表一個以上源自於幼年時期情緒創傷的人格固著。 書中關於「博奕行為心理學」的章節包含了由史金納和巴甫洛夫所提出的學習理論原理,以及討論博奕被認為是對某些增強設計及環境暗示的制約反應。有關「博奕認知心理學」的章節則是著墨在較近期的研究者的想法和研究發現上,他們主張持續性賭博是許多賭徒不切實際的期望、錯誤信念,以及非理性思考所造成的結果;同時也強調博奕作為一種形式的娛樂與博奕變成一種強迫症之間的差異。 本書作者提出了各種建議,並解釋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控制他們的賭博行為,而有些人卻是即使賭到丟了差事、失去家庭,乃至輸光了所有的實質財物卻仍欲罷不能。Aasved博士全面檢驗了在博奕研究領域中居領導地位的研究成果及理論上的說明,幫助讀者更加深入瞭解病態性賭博的成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Mikal AasvedMikal Aasved目前在明尼蘇達大學杜魯市分校的醫學院所設的「成癮研究中心」擔任副研究員,同時也是該校人類社會學系的兼任助理教授。他擁有行為科學與社會學的學位,學術專長包括:人類動機理論、人類社會理論及成癮研究。他在博奕、酗酒以及酒吧行為研究方面的發現,均整理成專業研討會的報告書以及學術期刊中的文章。譯者簡介陳啟勳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碩士、博士現職 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經歷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謝文欽學歷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休閒研究哲學博士 美國肯薩斯州匹茲堡州立大學(Pittsburg State University)企管碩士 國立中興大學畜牧系學士現職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旅館管理系副教授
    原序本書主要著重在心理科學專家所深究出的各種動機理論,其中大部分的專家深信賭博行為是賭徒個人生活經驗所造成的後果。西格蒙.佛洛伊德的心血結晶──精神分析理論──可能是對於人類行為所做的解釋中最深奧難懂的理論。然而,精神分析理論卻幾乎主宰了二十世紀心理學的思想。有許多以精神分析理論為基礎,對賭博行為所提出的解釋,這類的解釋都是將賭博或其他適應不良行為的動機,回溯歸咎於賭徒在其嬰幼兒時期,因為某些創傷性的情感經驗而產生一種以上潛意識的罪惡感。這樣的論點曾經風行一時,雖然還未完全被歷史所淘汰,但也已經被行為心理學派與認知心理學派所發展出的論點取而代之。人格理論學派跟精神分析學派的論點相近。一般而言,人格理論學家主張賭博行為是一種因應的機制,跟賭徒先天具備或是後天發展出特殊的基本人格類型有關,也跟賭徒是否擁有特定的人格特質組合有關。這個學派的學者設法要找出專屬於賭徒的基本人格特質,於是找來無數的賭徒進行一系列的標準化心理測驗。另外,各種學習理論學派的論點也在二十世紀中葉開始取代精神分析學派的論點。跟隨學習理論學派的先驅I. P. 巴甫洛夫和B. F. 史金納的腳步,當今的學習理論學家繼續探索經由特定酬賞和聯結學習,像賭博與酗酒這樣的行為反應會被增強和持續的過程。認知心理學是一門比較新近發展的學派,其論點認為賭博行為與持續性都是因為賭徒自認能贏的歧想歪念所造成。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取徑很快就蔚為風潮,而且繼續吸引更多的擁護者。
    目次
    第一篇 心理動力學取向──幼年經驗的影響 15 第一章 精神分析理論:早期觀點 17 一般的假設 18 漢斯.馮.哈汀伯格:開路先鋒的努力 24 恩斯特.西梅爾:以排便方式表現出上癮的衝突 26 威廉.史德喀爾:逃避、興奮、潛在的同性戀與虐待狂 27 西格蒙.佛洛伊德:未竟之戀母∕殺父念頭 31 奧托.費尼切爾:命運之父與幸運女神,理想的雙親形象 35 艾德蒙.伯格勒:口腔期、嬰幼兒全能感以及心理被虐狂 37 拉爾夫.格林森:性的昇華 42 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論:後期觀點 49 達瑞爾.波倫與威廉.波伊德:異議並與傳統切割 50 彼得.富勒:賭博、新教徒倫理、資本主義經濟及肛門性慾 56 其他近期觀點 62 理查.羅森索爾:自我欺騙的心理動力機制 64大衛.紐馬克:命運與權力需求 67對精神分析理論的批評 68 權力需求與依賴衝突 82 人格理論的批評 86 第三章 人格理論 79 尋找一致的特質 86 特質組合 92 第二篇 行為心理學──賞罰及聯結學習的作用 101 第四章 學習或增強理論 103 學習理論與精神分析論 104 操作制約 106 增強設計 107 賭博遊戲的持續性與結構特徵 109 古典制約 114 古典制約與線索暴露 114行為完成機制 116增強理論的評論 117 反對的觀點 117 防禦性反應 120 增強理論的科學測試 121 第五章 需求狀態及驅力減低 127 作為遊戲形式的賭博 128 緊張消除假設:賭博是情感的依靠 131 激發及感覺尋求 136 歐文.高夫曼:「行動」假設 139 遊戲、感覺、存在主義及自尊 140 最佳激發強度及上癮 141 馬克.狄克森:雙重增強假設 143 R.I.F. 布朗:變動比率情緒增強作用 145 在各種情況之下的激發 146 R.I.F. 布朗:沈迷的雙相效應 149 檢測激發及感覺尋求假設 152 激發是一項要素嗎? 152 感覺尋求是一項要素嗎? 157 需求狀態或驅力減低模式的評論 164 第三篇 認知行為心理學──期望及信念的作用 175 第六章 非理性思考 177 機率的偏誤估計 179 賭徒的謬誤推理 181 持續性及翻本 183歸因理論 185對控制的幻覺 187 因果及預知 187競爭、選擇、熟悉度以及介入程度 188內在歸因、中獎以及熟悉度 194新手的好運氣:「新手贏錢」的假說 198 在機會事件中引發技術導向 199 結果的偏誤評估 203 一廂情願的想法 203 擦身而過、僥倖及後見之明的偏誤:失敗的合理化 204 進退兩難的圈套 212 運氣、技巧以及荒謬的信念 214 運氣與迷信 216 操縱運氣 216奇幻想法及儀式操作 218第七章 認知行為理論學家 229 大衛.歐德曼:機會與輪盤 231 馬克.葛瑞菲斯:英式水果拉霸機玩家的非理性思考及技巧 233 麥可.沃克:社會認知理論 241 馬克.狄克森:行為及認知主義的結合 251 R.I.F. 布朗:社會學習或模仿行為理論 253葛倫.渥特:賭博生活型態理論 259關於認知行為理論的評論 264 第八章 總結 271 賭博行為的精神分析研究方法 272 人格與賭博 275 賭博的行為心理研究 277 賭博的認知行為研究 283 認知行為理論學家 288 附錄A 心理測量研究發現摘要 293 附錄B 博奕病因學摘要 305 參考書目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