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不同於主流教育學教科書的呈現方式,本書嘗試使用淺白的科普文字,讓初入教育領域的學子透過《邊緣教育學》概念的理解,解構自己一直以來的想當然耳,特別是絕大多數一直處於社會優勢位置的我們,如何學習開始用邊陲/邊緣的視角觀看所謂的「教育」,這對於即將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大家,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起始點。
本書集結整理過去書寫以及發表於媒體的小文章,讓初來乍到教育領域的新鮮人從一個個小故事、小議題,更有感的理解所謂「教育」為何、從邊緣的教育「看見」為何。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包含聽見課堂中來自邊緣的聲音、觀看性別、感受多元文化與教育、營造邊緣友善的學校文化、成為未來教師,最後回到根本的提問──「教育是什麼?」
作者介紹
李淑菁
出身雲林農家,在鄉野泥土中打滾長大,在鄉間切身體會性別對女性生命的限制;留學英國劍橋時,肉身體會階級與族群交織的作用力,當過自由時報財經記者、NPO工作者、松山家商夜間部社會科教師。現為政大幼兒教育研究所暨教育學系合聘副教授、政大幼教所所長。最喜歡的身分是旅人/終身學習者/天下@獨立評論【有機教育】專欄作家。著有《再見香格里拉藍:旅行教我的事》、《性別教育:政策與實踐》、《多元文化教育》(第四版)(與劉美慧、游美惠合著)等書。
目次
自序:讓「邊緣」成為中心
第一課 聽見來自邊緣的聲音
一、聽不見的聲音
二、聽見聲音
三、聲音的教育民主權
第二課 觀看性別
一、小學生的性別文化
二、男女大不同?揭開金星、火星的迷思
三、一個大圖像的性別教育觀看方式
第三課 感受多元文化與教育
一、性別在族群中的掙扎消音?
二、一個伊斯蘭國家的性別區隔
三、多元文化.教育?
第四課 營造邊緣友善的學校文化
一、學校文化的政治性
二、校園霸凌、性霸凌與性騷擾
三、邊緣友善學校如何可能?
第五課 成為未來教師
一、教師作為有機知識分子
二、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
三、教育是一門什麼「專業」?